初入理財必備!亞馬遜暢銷書《當代財經大師的理財通識課》以21招理財建議教你過上一個不缺錢的人生

✍️ 2021 年 3 月 2 日12:08:14在〈初入理財必備!亞馬遜暢銷書《當代財經大師的理財通識課》以21招理財建議教你過上一個不缺錢的人生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573
當代財經大師的理財通識課_myBook
圖 / myBook

隨著物價攀升,很多時候我們的薪水跟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,錢還來不及存到,就先跟著縮水。前人總說提早作理財規劃,能夠幫助未來減輕經濟負擔,但初次踏入理財,我們又該怎麼做?所謂的理財除了最直覺的「投資」之外,其實購買保險、儲蓄、財務分配同樣被視作其中的一部分,而我們又該如何分配?

金錢與人際關係、感情一樣,被視作人生最大的幾個焦慮來源之一。總是為缺錢而煩惱,日子會愈來愈不快樂,甚至把金錢與快樂畫上等號。作者喬納森.克雷蒙將從書籍帶你打破這層連結,提供 21 條理財通則幫助閱讀者穩定達到財務自由。

這本在亞馬遜上評為 4.5 顆星讀者好評的暢銷書籍為初次踏入理財的朋友量身打造,現在擁有 myBook 的會員就可免費取得,不限次數永久無限看,繼幾個月送出《超速學習》、《刻意練習》等帶領大家掌握學習法則,這次想學習理財的朋友們趕快跟上吧!

(2021年9月《讓可愛的錢自動滾進來》《為何我們總是想得太多myBook電子書免費領取!領取)

當代財經大師的理財通識課
圖 / myBook

myBook 免費電子書領取

  • 取書序號:freebook53

👉 前往領書

當代財經大師的理財通識課:21招理財建議教你過上一個不缺錢的人生
圖 / 博客來

《當代財經大師的理財通識課:21招理財建議教你過上一個不缺錢的人生》

  • 作者: 喬納森‧克雷蒙
  • 原文作者: Jonathan Clements
  • 譯者: 梁東屏
  • 出版社:樂金文化
  • 出版日期:2021/01/06
  • 原價: 320 元 ( 博客來 )

書籍簡介

你也有以下的理財困擾嗎?完全不懂理財,一開始該怎麼做?身背負債,根本沒有財可以理?薪水很低,每個月房租、生活費就佔據一半以上,幾乎存不到錢?想要開始投資,有什麼可以買?想要擁有更多金錢,享有更自在的生活,可以怎麼做?

作者將書籍分成 21 個章節,涵蓋負債、花費、儲蓄、投資,從個人觀念、思維,以及簡單務實的執行方式,帶領大家有效學會理財,掌控自己的金流。作者喬納森將自己 25 年財經新聞的工作經驗,轉換成文字,帶領大家理解核心觀念 — 「理財所追尋的不是變得富有,而是不要變得窮困」。

剖析你的人生資產 — 社會安全福利金更應該納入考量

想到資產,或許你最先想到的是儲蓄帳戶、債券、共同基金和股票,但其實除了這些之外,你應該想到更多的是社會安全退休的福利金,以及任何你有資格領取的退休金。隨著年紀逐步增長,到你與配偶離世,這些資產將化為烏有,不過在還存活的期間,它卻能為你帶來固定的收入,每個月領取退休金,就像債券一樣獲得固定的利息。如果說退休金的金額足以應付日常生活費用,那麼其餘的就能做更大的運用,承擔相對的風險,獲得更大的報酬。

因此對於資產的分配就顯得相對重要。理財的第一步是了解為什麼理財?是想要買房、結婚、為孩子存學費,還是要養老?有了明確的理財目標後,再來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 — 每個月固定支出的生活費為多少?薪水有多少?扣除生活開銷之後,有哪些金錢是自己可以額外運用的?如果沒有錢可以進行理財,就必須回過頭來思考花費,那些部分是不必要的?是不是休閒娛樂的支出過多,而那些是需要還是想要?這時候就能為自己設定「幾個月內存到多少錢、累積多少錢」的財務目標。

固定收入列為人力資本報酬

對於一週五日固定上班的上班族來說,各行各業透過知識、勞力、時間換取每個月薪資,我們更應該將這樣的固定收入視作「人力資本」。在資產規劃中,我們常常會忽略的資產,便是人力資本。你相信一個 22 歲、一文不值的平凡人能夠有一天被視作「百萬富婆」嗎?如果將觀點看在「長期成長」,投資股票,不用考慮如何增加收入,搭配分散風險,那麼或許在退休之前隨著她人人力資本降低,她可能會考量到現有的狀況轉換增加債券。

把自己想像成一個人公司,隨著資產降低,衍伸的結果就是負債。以一個企業來說,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往往是觀看該企業的成長指標,如果利潤成長的幅度大於資產負債率的增長幅度,那麼對於企業來說就是正面效益,而對企業所有者、股東而言,權益也就增加。隨著人力資本降低,退休的生活花費就成為負債,年紀愈大,體力愈差,能夠待在工作岡位帶來收益的成果隨著身體狀況逐步下降,退休生活花費的考量也就顯得愈來愈重要。

一個剛成家的年輕人,購買房屋接續將準備生子、育兒,預備教育學費,房屋是資產,學費的累積、房貸也就成了現有的財務需求。在進行理財時如果能將更加全面的資產、負債關係釐清,就能幫助自己做好財務分配。

負債也是必修的理財策略

如果你已經對資產有了更開闊的想法,那麼就可以來檢視一下負債。不只是房屋貸款、學生貸款、信用卡的未付款,同樣也可以將「你想要成為某目標而付出的費用」列為負債之一。比如你期望在一年內英文能力達到多益 900 分的目標,那麼所需要的時間、學費都可以被視作負債;希望為退休金做好準備,40 年的職場生涯持續投資準備便是考量。

雖然生活的意義不該以金錢的算計作為考量,但從長遠的目標來看,為了未來而準備,能因應突發狀況的不時之需。從經濟的觀點來看,工作的時間更是累積財務資本的黃金時段,在未來,我們的人力資本只會隨著時間下降不會增長,如果不將現實層面考量進去,當我們再也無法靠自己的人力資本賺取金錢時,接續的日子就會很辛苦。

投資盡量避免與自己工作相同的市場過度投資

或許當你有了穩定的工作收入,覺得可以承擔一點投資風險,但也需要慎選可以面對的風險。以一位地產經紀人來說,他會相信自己處在該市場內,對於這方面的市場現況更清楚,因此會購買租賃房產;因為自己待在某石油公司,會購買自家公司的股票,以從股票獲取公司配發的股利。或許購買我們所熟悉的產品,會讓我們擁有比較多的安心感,但面對該領域發生內爆、油價下跌時,更可能同時失去工作、財務方面受損,風險變得非常大。

談到理財,常常會聽到不要任意投資不熟悉的領域,以免風險太大;但相對的,太過熟悉的領域所冒的風險會更大,工作、投資下的雙重打擊將是更嚴峻的狀況,因此比較謹慎的做法,是在這方便避免太多的資金投入。

人的金錢有限,只能選擇滿足一部分需求

如果我們把錢花在昂貴的租車費用上,我們就會缺錢去度過快樂的夏日假期;如果我們豪奢的度過一個夏日假期,可能就沒有太多的錢儲蓄,在年老時生活過得拮据,沒辦法買房安度晚年。所有的事情,都是一種交換與取捨,沒有所謂完全不好,但都是一種選擇。當我們在做任何決定時,通常不會思考太多,不經意地這邊花一點,那邊省一點,並不會考量到這個決定會對財務造成什麼影響。

在思考上若能「在掏出鈔票前,先想想自己放棄的是什麼」,了解自己現在把錢存下來,是為了什麼?或許我們在花費上就會更加謹慎小心,而不是隨意地花掉辛苦賺來的金錢。對於一般人來說,人生財務的四大目標是「買房子」、「幫孩子進大學」、「準備好退休金」以及「面對臨時財務狀況時能安然度過」,其中最後一項最為彈性,更是難以估算,準備好退休金則是人人都需要的。如果能夠提早達到退休金,變能在其他目標上有餘裕、時間達成,未來的壓力也就能降低。想要輕鬆準備好足夠的退休金,最好在 30 歲以前就開始存錢。了解「花錢在這裡,就不可能再把錢花在其他地方」,手頭緊的朋友應該考慮提高保險自付額、減少急用金,盡量減少花費。

學會謹慎花錢,就能用金錢買到幸福

心理學家丹尼爾.康納曼曾提出「快樂跑步機」的概念,而這個概念的精隨是當我們達到目標時,會感受到「短暫的幸福感」,但這樣的興奮之情很就會消退,於是我們又會去追隨其他事物。人的慾望永遠無法獲得真正的滿足,想要的愈來愈多,追求的愈來愈多,當我們把「目標」視作唯一時,只會愈過愈不快樂。

這樣的說法不是只那麼就即時行樂,以當下的快樂為主,金錢雖然同樣能獲得幸福,但就算有許多多餘的錢,也不見得能買到全然的幸福感,因為在我們拼命追逐幸福的時候,反而是更強大的慾望在驅使我們往前,就像在一台快樂跑步機上,拼命追逐幸福,卻無法真正有所進展。

審慎的花費,就能利用現有的金錢創造幸福感

買東西大多時候我們聯想到的是新車、房子、有牌子的服飾、器材,但這些物質帶來快樂往往持續不久,最後反而會成為部快樂的來源,比如新車被刮傷,衣服變舊了。但如果把錢花在「體驗」上,這些鈔票變成了一段難忘的回憶,也不會擔心變老、變舊,更不會是我們的煩惱。隨著時間的粉飾,我們不斷刷新記憶,它變得珍貴無比。購買體驗,珍惜所有獲得的一切,並能夠在有生命目標的狀況下,度過每一天,那麼每個花費的體驗上,會讓你完全融入行動之中,時光快速流淌而不自覺,進入「心流」的境界,並帶給你深深的滿足感。

希望理財規劃的你,在了解人生的資產分配,也別忘了人生的幸福感有時候往往比金錢的追求更重要。提早儲蓄,做好財務規劃,是讓我們降低未來的不幸感,但在進行的同時也別忘了付出、挪些時間陪伴家人,這些金錢運用比起整日思考要省多少錢、這邊又不夠來說,更有意義。

理財是現實層面,人生幸福感更是不可或缺的考量

思考理財規劃的你,想必對於現實生活有所顧忌,又或者期許未來能再少一些金錢上的煩惱,以達到財富自由的境界。的確,理財對於我們每個人而言都是必要的,能夠規劃好金流、了解自己在財務分配可以怎麼做,就能降低未來的不確定感,部會遇到突發狀況便無法應對。在人生的每個階段中,我們都會歷經大大小小的考驗,小時候的我們期望從童年、肆無忌憚地宣洩想法,玩耍,到就學期許考上好學校,出社會希望找到好工作,未來期望生兒育女,買個房子安穩度日,清楚整個人生的資產與負債關聯,將它量化成實際的數字與數據,便能提前做準備。

理財是能夠人生感到幸福的原因之一,卻不是絕對。從過去至今,已經有許多心理學家研究關於人們思考、想法及對幸福感的來源,其中金錢位在馬斯洛需求層次中的安全需求,缺乏安全讓我們的生活受到動搖,甚至影響到健康,感到痛苦。如果能夠認清理財是為了讓我們不再受金錢所苦,或許我們所關注的問題已經不僅僅是追求「不缺錢的人生」,而是在自己以外,身邊人的幸福,能否為他人帶來快樂的方向前進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