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費電子書!《上班,辭職,還是撐下去?》myBook 一月份書籍領取!

✍️ 2021 年 1 月 5 日15:37:33在〈免費電子書!《上班,辭職,還是撐下去?》myBook 一月份書籍領取!〉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1,007
圖 / myBook

每個月 myBook 都會提供領書序號,讓你免費取書!這次帶來《上班,辭職,還是撐下去?》,標榜「老闆最害怕員工看到的一本書」,獻給在工作中迷惘的你。投入職場後,在職業生涯中是否也曾感到迷失、困惑?或許這以 48 個打破框架的思考方式,能帶給你全新的思維。

以探討「找尋工作的意義」為出發,帶到工作與生活、工作與生涯,以及工作者如何面對工作,作者劉揚銘從一位專職編輯、寫作者成為一為自由工作寫者,其中的轉變都將在書中傳達。

2021年9月《讓可愛的錢自動滾進來》《為何我們總是想得太多myBook電子書免費領取!領取)

myBook_書籍兌換成功

myBook 領取 《上班,辭職,還是撐下去?》

  • 取書序號:freebook49

👉 前往取書

《上班,辭職,還是撐下去?:一個職場倖存者的48個反向思考》
圖 / 博客來

《上班,辭職,還是撐下去?:一個職場倖存者的48個反向思考》

  • 作者: 劉揚銘
  • 出版社:時報出版  
  • 出版日期:2016.06.27

書籍簡介

「為何自己會被工作折磨到這個地步,到底是工作的錯還是自己的錯 ( 或者兩者都有?」「為何甘願為了工作放棄生活品質,還覺得這樣的自己很偉大?」「如果時間重來一次,你能否讓自己在工作時更快樂?」

作者劉揚銘在書中提出對「工作」與「成功」的另類思考 — 做自己擅長且喜歡的事情,可以發揮能力,且過想過的生活,相對於金錢與職位,熱情與意義可能夠有魅力。

熱忱的恆久,工作不再只是工作

在人生的每個階段裡,似乎我們都同時扮演多種社會角色 — 是學生也是孩子,是父母也是職員。隨著年齡攀升,進入職場,或許原有的美好想像會瞬間破滅,又或許沒有?有些人認為達到「自我成就」就是工作上最快樂的事;也有的人認為只要能獲得一份「安穩的收入」,毫無顧慮也相當滿足。

追尋自我成就的人到後來才會發現「任何事情都有終點」。知名歌手韋禮安榮獲金曲獎後也曾表示到,那些支持著自己的動力,是「熱忱」。金曲獎對於歌手而言是莫大的證明,象徵著自己的努力、創作能力受到音樂界的肯定,不過難道抵達了夢想,就沒有更能往前進的機會了嗎?

我想無論到哪種年紀,能夠認知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,比為達到何種「目標」來得好太多。目標總有一天實現,夢想虛幻卻是值得你一路追隨的熱情。對於生命抱有熱忱,對工作、所為,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感到認同甚至具有價值,也許工作對你而言不會只是一份「換取金錢」的交易。

能夠是興趣同時也是工作並不容易,但總有某些事情讓你能夠持續堅持。記憶中那份快樂,或許就是讓我們不斷向前邁開腳步的原動力。如果我們不以「目的論」為導向,而是以長期的人生方向來看,或許抵達終點不再只是唯一,更應該是當下的過程。對工作抱有熱忱,因為從事的當下找到自己、因為自己所為而感到滿足,也許這樣的你並不會覺得生活與工作不平衡。

做點什麼比知道什麼來得重要 未來 60% 工作還沒出現

從一位文字工作者到自由寫手,作者在書中不僅僅是陳述個人觀點,更多時候是把時代長者的思想灌輸 — 「別計較多少薪水」屏除。「未來 60% 工作還沒出現」意思是未來許多年輕人的職業並沒有前人經驗可以參考,在毫無成敗可論的狀況下,更多時候是靠開創。從電話到電腦,智慧型手機到智慧型手錶,如今甚至連錢包都可以電子化,「科技始終來自人性」的定律不變,社會上新興行業網路直播、電商甚至是 Podcast,有興起就有衰落,甚至比以往更加速地前進。

我們怎麼能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情呢?

你可以依循往昔,在社會體制下擔任某個行業的棋子,奉獻於工作並獲得認同;你也可以選擇自己開創屬於自己的「工作」,做真正你喜歡做的事。連上網路,電商減去店租成本,擁有社群平台馬上能進行行銷,一份工作由你自己決定。

「你能用自己知道的東西『去做點什麼』,遠比你『知道什麼』更重要。」從賈伯斯、台灣搖滾天團五月天到李安成為導演,這些人的例子都說明了一點 — 那些當初被認為「不正經的工作」最終在台灣社會上都獲得認可,他們甚至陷於其中樂此不疲。

機會不是給準備好的人,是給時間、有勇氣的人

事實上並沒有真正所謂「準備好」,花費的時間愈多,成果當然愈完善,卻沒有「最好」。進入職場後你會發現,在這個世界上不是花愈多時間就能換得等價的回報,也不是你多努力,就能匹及上那些本身具有天賦的人。

這樣的想法並不是想要自暴自棄,而是對於一件「事實」的評價。過去我們常常聽到「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」,作者更擴大觀點到把時間、勇氣也納入思維的一塊。面對未知之所以恐懼,是我們看不見它的輪廓。如同未來,模糊不清,連一個影子都看不見,也因為這樣的朦朧讓人更難以邁開步伐。如果你有足夠的時間、勇氣,那麼也許機會來臨時,我們就有機會搭上那班車。

尋覓的過程中,也才會發現自己的擅長與不擅長,但永遠不要侷限自己的可能。畢竟投入其中的你如果感到快樂,何樂不為?如同抱持著對世界的熱愛,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,當個勇於闖蕩的開拓者,未來也許不僅是你所想的那樣狹隘。

轉向影音、網路的時代 書在未來還會存在嗎?

前面與大家討論了關於部份書中的內容,以及個人看法,或許仍有部份的人認為在這樣的時代下書籍並不足夠吸引人。的確,Youtube 的盛行,手機的隨手可得,人們忙碌得在行動裝置上找尋安歇的空間,以擺脫難以忍受的無聊。

但這並不是說文字不再具有重要性。如同蔡康永說過文字以另外一種方式被詮釋了,人們閱讀方式改變,透過電視、影片獲取,相對來說知識被分割,我們只是以一種更零散的形式吸收它們。

書籍並沒有消失,更不會消逝,畢竟只要有人仍然在持續「撰寫」,書籍仍然會存在,仍有一部分的人偏愛在翻閱中,一點一滴汲取那些寶貴的知識。從現在的觀點來看,知識分散在無邊無際的網路上,它不是消失了,而是以全新的媒介呈現,有了嶄新的樣貌。

我想書籍存在的意義並不只是傳遞知識,更多時候反應著時代人們的「世界觀」。因為時代的需求,這些書籍因應而生,他們潛伏在生活的一角,伴隨著不斷襲來的時間潮水下堅忍不拔地存活著。

每個零散的文字或許是當下的情緒或感悟,卻也是相當珍貴的時代反射。如果你也喜愛看書的話,這次 myBook 這本《上班,辭職,還是撐下去?:一個職場倖存者的48個反向思考》或許也能帶給你一些新的想法。